據四位知情人士透露,主要銀行花旗、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和匯豐銀行以及支付專家萬事達卡和斯威夫特都參與了測試,測試將於下周初宣布。
消息人士補充說,還將發布一份闡述 RLN 好處的白皮書。
在建立新的數字貨幣形式的競賽中,RLN 是比特幣等不受監管代幣的潛在替代品,也是世界許多中央銀行正在探索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潛在替代品。
前提是中央銀行貨幣、商業銀行貨幣和電子貨幣——由受監管的非銀行支付公司發行——都可以存在於同一個分佈式賬本上。
即將發布的 RLN 公告是在最近公佈的數字美元試點之後發布的,該試點旨在使用可互操作的區塊鏈進行近乎即時的跨境支付和清算。11 月 10 日,紐約聯儲宣布與該城市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進行一項聯合試驗,以測試批發 CBDC 如何簡化涉及多種貨幣的跨境支付。
消息傳出之際,在 Sam Bankman-Fried 的交易所 FTX 令人震驚的崩潰之後,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市場出現了至高無上的混亂局面。
花旗集團專注於新興支付和業務發展的高管 Tony McLaughlin 是 RLN 領域的領導者。
在花旗網站他寫道:
“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有可能通過對現有 CBDC 項目的輕微調整和商業銀行資金的新生代幣化,為受監管部門創造一個新的方向。
他們可能會對手頭的任務採取更廣泛的看法——不是中央銀行負債的代幣化,而是所有受監管負債在一個共同平台上的代幣化。”
需要對安全的數字貨幣進行監管;可按面值按需贖回;以本國貨幣單位計價;以及“對受監管發行人的明確法律要求”。他建議其他受監管的資產——如債券、股票和貿易工具——也可以存在於 RLN 上。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熟悉紐約聯儲計劃的人士表示,“RLN 是一種建立在現有系統之上的方法,而不是冒著被替代系統完全取代的風險。”
紐約聯儲發言人和花旗發言人均拒絕置評。
匯豐銀行、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萬事達卡和斯威夫特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