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將就讓散戶投資者接觸虛擬資產展開公眾諮詢。
政府表示,它也對追踪虛擬資產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
中國南方城市的目標是成為數字資產公司的中心。
香港監管機構公佈了探索向散戶投資者開放加密市場的計劃。
政府 宣布,證券和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將就可能允許散戶投資者交易虛擬資產(VA)展開公開諮詢,並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獲得加密貨幣。
金融服務和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認識到,全球投資者越來越多地接受 VA 作為投資分配的工具,無論他們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 ”
“在香港推出這些產品將提供 VA 參與者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繫,為投資者提供精心設計的產品,從而促進該行業在我們市場的整體增長。”
該消息發布之際,高級官員在香港金融科技週的開幕式上概述了計劃,試圖將這座城市變成數字資產行業的全球中心。
在一段錄製的視頻中,財政司司長 Paul Chan 談到了香港推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的計劃。
他說:“金管局已經開始準備推出我們自己的 CBDC。”
“它還與中國人民銀行、泰國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和香港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合作開展多個 CBDC 項目,實現實時跨境外匯支付與支付交易。”
在另一場演講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文輝談到了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廣泛話題,包括金融機構使用虛擬世界進行品牌建設;DeFi 中“可組合性”的好處;以及如何使用代幣化來促進從債券發行到藝術品所有權等方方面面的創新。
但岳警告稱,“徹底開放的心態並不意味著金融穩定將被擱置”,並強調需要“正確的護欄”。
香港長期以來一直將自己定位為進入中國的世界貿易門戶,最近幾週,香港官員 談到了他們也成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目標。在今年專注於 Web3 和元界的金融科技峰會上,訪問者獲得了作為不可替代代幣發行的出席協議代幣的證明。
該市是最早為交易數字資產的基金經理和交易所引入監管許可製度的城市之一,世界各地的其他政府也在嘗試自己的方法來監督與加密相關的活動。
新加坡上週為散戶加密投資者提出了新規則,包括他們不應使用借入資金進行交易。
東南亞城邦同時也發布了關於穩定幣監管的諮詢文件。
同樣在上週,英國立法者投票通過了一項金融法案的修正案,該法案將擴大對數字資產的監管。
香港立法者目前正在審查有關加密貨幣監管的新規則,旨在擴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和服務提供商的許可製度。
目前,只有必須證明設定的最低淨資產的香港專業投資者才能在 BC Group 和 Hashnet 運營的交易所進行交易,這兩家運營商是迄今為止根據當地規則獲得牌照的僅有的兩家。
迄今為止,其他考慮申請許可證的交易所運營商一直在猶豫是否繼續,因為規則限制了他們可以提供的服務,包括禁止持有槓桿頭寸和衍生品交易等更有利可圖的領域,以及提供流動性的限制,說Urszula McCormack,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公司只能提供純粹的自動匹配,這意味著國際交易所可以提供經紀服務或採用離岸反向查詢模式,而沒有同樣的障礙。
麥考馬克說
“雖然許多人問你為什麼要打擾,但很多交易所確實重視許可證,但從聲譽的角度來看,它們很有價值,”。
在立法者在會議上提出反對意見後,建議如果散戶投資者無法在本地許可的交易所進行交易,他們將使用未經許可的海外交易所,官員們表示,監管機構可能會就此問題進行公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