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中央銀行看到了加密貨幣在改善國內和跨境支付方面的潛力,但當局仍然對加密貨幣作為法定貨幣持否定態度。
菲律賓中央銀行看到了加密貨幣在改善國內和跨境支付方面的潛力,但當局仍然對加密貨幣作為法定貨幣持否定態度。
在菲律賓加密貨幣採用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正在尋求措施,通過提高當地的加密意識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
BSP 代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菲律賓中央銀行 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 (BSP) 希望促進加密教育,因為當局看到了與加密和區塊鏈相關的許多好處。
“BSP 的重點是虛擬資產改善金融服務交付的能力,特別是支付和匯款服務,因為它有可能為國內和國際環境提供更快、更經濟的資金轉移,”BSP 表示。
據 BSP 稱,由於 COVID-19 大流行,過去幾年菲律賓的加密貨幣採用率有所增加。
因此, 2021 年 7 月,菲律賓的比特幣 ( BTC ) 交易量在一些點對點加密貨幣交易所創下新高。
“在大流行期間,我們看到消費者願意探索虛擬領域,特別是承諾提供創收機會或通過遊戲賺錢的應用程序的在線平台,”BSP 發言人說。
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採用,菲律賓中央銀行目前不打算對加密投資或交易採取任何重大限制。
相反,BSP 正在尋求實施一種監管方法,旨在通過“基於風險和相稱的監管”提供“有利環境”,央行代表說,並補充說:
“BSP 將繼續加強和擴大我們的金融消費者意識活動,這些活動專門用於教育相關利益相關者了解虛擬資產的優勢和所涉及的風險。”
儘管針對加密貨幣的“有利環境”,BSP 對使用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持高度消極的態度。
該銀行指出:“虛擬資產,尤其是加密貨幣,其價值是基於用戶社區的協議得出的,其本質上並非旨在充當法定貨幣。”
根據 BSP 的說法,由於匿名性增加和“網絡和數字身份安全協議薄弱”等風險,高波動性和非法使用或盜竊的可能性很大,加密貨幣不能用作支付手段。
除其他風險外,該銀行還提到了加密交易的不可逆性,這意味著任何中央機構都無法取消比特幣交易或恢復此類資金。
BSP 還指出,監管機構認為加密貨幣是虛擬資產而不是貨幣。
“由於大多數虛擬資產的價格是由投機驅動的,虛擬資產使用戶面臨價格波動和損失風險,”BSP 指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央行於 2021 年 1 月發布了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指南,作為第 1108 號通知的一部分。
BSP 仍然看到利用區塊鏈技術提高菲律賓金融服務的安全性和效率的巨大機會。
央行目前正在探索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
BSP 正計畫開展項目 CBDCPh,這是一個試點項目,將利用批發 CBDC 平台實現機構間資金轉移。據該銀行稱,零售 CBDC 在短期內與該國並不高度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