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的主要銀行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有限公司(ANZ)、法國巴黎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明訊銀行、歐洲清算銀行、勞埃德銀行集團、六數字交易所(SDX) 、存款信託與清算公司(DTCC)。
主要發現
Swift 的實驗表明,其現有的基礎設施可以作為“金融機構在利用現有安全基礎設施的同時轉移代幣化資產的單一入口點”。該合作社的努力是在分散的金融生態系統中維持安全的全球互操作性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
Swift 首席創新官Tom Zschach 表示:“互操作性是我們在Swift 所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旨在促進全球價值的無縫流動[...]我們的實驗清楚地表明,現有的安全且可信的Swift基礎設施可以提供連接的中心點,消除代幣化發展的巨大障礙並釋放其潛力。”
互操作性的挑戰
互操作性的挑戰
代幣化仍處於早期階段,但 97% 的機構投資者認為它將徹底改變資產管理。主要挑戰之一是管理代幣化資產的不同區塊鏈之間缺乏互操作性。金融機構目前必須單獨與每個平台建立連接,從而導致“巨大的運營挑戰和成本”。
技術見解
技術見解
Swift 與 ANZ、BNP Paribas 和 BNY Mellon 等金融機構合作。Chainlink 用於將 Swift 網絡安全地連接到以太坊 Sepolia 網絡。這些實驗涉及模擬代幣化資產在同一公共分佈式賬本技術網絡上的錢包之間、不同公共區塊鏈上的兩個錢包之間以及公共和私有區塊鏈網絡之間的轉移。
前景
Swift 將繼續與金融界合作,確定代幣化資產採用最引人注目的用例。短期內最有前途的途徑似乎是非上市資產的二級交易和私人市場。
影響
這些實驗標誌著在解決互操作性問題方面向前邁出了一步,而互操作性問題一直是更廣泛採用代幣化資產的瓶頸。通過提供單一入口點,Swift 可能會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挑戰和成本。
結論
Swift 的實驗標誌著在代幣化資產領域尋求互操作性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該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但 Swift 的努力可以為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數字資產管理鋪平道路,從而加速其在主流金融領域的採用。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