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 (BIS) 與金融穩定董事諮詢小組 (CGDFS) 合作,於 8 月 22 日發布了一份詳細報告,題為《新興市場經濟體加密資產帶來的金融穩定風險》。這項研究由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和美國等國的國際清算銀行附屬中央銀行牽頭,探討了加密資產對新興市場經濟體 (EME) 金融穩定的可能影響。 。
該報告強調了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和加密資產的快速增長。雖然這些資產已被宣傳為低成本支付解決方案和進入金融體系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或匯率波動較大的國家,但它們也“放大了欠發達經濟體的金融風險”。該研究特別指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作為新興市場金融挑戰的快速解決方案具有“虛幻的吸引力”。
此外,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還指出了與加密資產相關的各種風險,包括市場、流動性、信貸、運營、銀行脫媒和資本流動風險。強調的一個重要擔憂是,機構或家庭直接持有加密資產,價格波動可能會傳播為市場風險。隨著這些資產價格的波動,持有者面臨遭受重大損失的風險。
該研究還涉及新興市場中與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相關的潛在風險。此類產品可以降低不太成熟的投資者的進入門檻,增加他們的風險敞口。該研究的作者警告說,比特幣 ETF 投資者可能不擁有任何加密資產,但當比特幣價格下跌時,仍可能面臨重大損失。
此外,國際清算銀行主張對加密貨幣監管採取謹慎態度。雖然中國等一些司法管轄區選擇了徹底禁止,但其他司法管轄區則尋求通過監管來管理該行業。國際清算銀行強調不要以“過度禁止的方式”做出反應的重要性,因為這可能會將加密貨幣活動推向地下。相反,該機構建議採取平衡的方法,敦促當地監管機構對特定加密資產採取有選擇性的禁令、遏制和監管。
總之,雖然國際清算銀行和其他報告強調了新興市場經濟體中與加密資產相關的潛在風險,但他們也承認基礎技術的潛力。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將是將這種創新引向對社會有益的方向,同時維護金融穩定。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