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工智能素養的需求
對人工智能素養的需求
一些大學教授目睹了學生們經常引用人工智能寫作助手生成的不存在的文章的令人擔憂的趨勢。雖然這些工具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但它們的缺陷凸顯了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素養的緊迫性。如果沒有適當的指導和理解,學生和教師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時會面臨道德困境。
EDUCAUSE 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 34% 的機構已經實施或正在實施引導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政策。
缺乏指導會導致採用不一致,並使機構面臨安全和道德風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等教育機構應該為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制定明確的政策和指南,強調負責任和道德的做法。這些政策應涵蓋抄襲、知識產權和數據隱私等問題。
許多機構目前缺乏專門的工作人員來監督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採用和使用。為了有效降低風險,必須有指定的個人或團隊負責監控和管理人工智能工具的實施。這種監督可以確保政策得到遵守,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培訓和支持,並跟上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的趨勢。
促進教育公平是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融入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提供平等的人工智能資源獲取機會,機構可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彌合學生之間的潛在差距。確保所有學生都能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無論其社會經濟背景如何,有助於實現學習民主化並促進包容性。
教師和學生面臨的道德挑戰
教師和學生面臨的道德挑戰
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與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寫作助理相關的道德挑戰。當涉及人工智能工具時,教師們對學生作業的完整性表示擔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機構應鼓勵有關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的公開討論,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培訓和資源,以有效地評估和評估學生的工作。
另一方面,學生在決定是否在作業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時經常遇到道德困境。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就人工智能寫作助手的適當和負責任的使用提供指導,明確期望並解決疑慮。這種支持使學生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並應對與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相關的道德複雜性。
為了提高高等教育中的人工智能素養,機構應將人工智能相關主題納入其課程。有關人工智能倫理、負責任的人工智能使用以及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批判性評估的課程或研討會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信地駕馭人工智能領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發展計劃還可以支持教師將人工智能工具納入其教學方法,同時確保道德實踐。
合作與研究
合作與研究
機構應促進學術界、工業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合作,以應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聯合研究計劃可以探索人工智能工具對學習成果、學術誠信和教學方法的影響。這種合作有助於開發基於證據的實踐,並為製定強有力的政策提供信息。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高等教育中越來越普遍,培養人工智能素養勢在必行。高等教育機構必須提供明確的指導方針、專門的監督並促進道德實踐,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潛力,同時降低相關風險。通過優先考慮人工智能素養,院校可以為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做好準備,並確保公平地獲取人工智能資源,最終形成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負責任和智能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