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一連串悲慘的金融災難改變了加密貨幣監管的未來範圍。
加密貨幣市場在其歷史上記錄了兩次巨大的崩盤——Terra Luna 崩盤和 FTX 崩盤。
這些可怕事件的後果促使監管機構調查並深入到高度波動的行業。
加密貨幣又名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上的數字資產,成為 21 世紀最受歡迎的新數字創新之一。這些資產還催生了一個與傳統金融 (TradeFi) 平行的新金融領域,稱為去中心化金融 (DeFi)。然而,人們標記對比鮮明的標籤並以不同的方式感知這些資產。對一些人來說,這些是誇張的炒作驅動的資產。同時將有利可圖的投資和未來的主流資產轉讓給他人。
由於加密崩潰和詐騙,監管機構將目光轉向了該領域。但這些基於區塊鏈的貨幣在提出“去中心化”承諾時是否需要監管?
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來揭秘全球加密貨幣監管的目標和路徑。
全球加密監管格局
全球加密監管格局
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些全球國家吹噓他們對加密法規的不同立場。其中大部分處於研究階段或起草階段。一些國家顯著修改了監管法律,甚至宣布加密貨幣為法定貨幣。相反,很少有國家實施嚴格的加密禁令。而其他人則通過保持中立的敵意來排除自己。總之,從鳥瞰的角度來看,加密監管格局是不平衡的。
美國加密法規
美國加密法規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占主導地位的金融經濟體以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表現出不那麼堅定、優柔寡斷的立場而聞名。國家內的不同立法對加密貨幣法案和法律有不同的主張。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是對加密貨幣挖礦持雙重懷疑態度的監管機構之一。顯然,紐約立法頒布了為期 2 年的採礦禁令。在採用加密貨幣方面,該國是加密貨幣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美國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委員會 ( SEC )、財政部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站在國家前沿,檢測和審查加密貨幣行業的一舉一動。
值得注意的是,SEC 敏銳地尋找加密市場中的漏洞。最近一段時間,不合理地旨在查封或限制加密公司。值得一提的是,Ripple vs SEC 引起了廣泛關注。
美國其他國家
美國其他國家
而在中美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宣布比特幣 (BTC) 為法定貨幣。特別是,薩爾瓦多是最支持比特幣的國家,該國主要將其國家的資金押在比特幣上。
歐盟加密法規
歐盟加密法規
主要是,歐洲國家自豪地在該地區擁有本國的加密貨幣許可製度——加密資產市場監管 (MiCA)。該法正處於最後批准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將這個 400 頁的框架翻譯成 24 種官方語言的要求是延遲的原因。
MiCA 準備引入嚴格的規範來應對災難,例如穩定幣 Libra、騙局 ICO,更具體地說是 FTX 蔓延。這部即將成為歐盟法律的法律起源於 2020 年 9 月。這些規範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旨在打擊反洗錢 (AML)。如果實施,任何加密服務提供商都必須提前清除此 MiCA 框架的檢查點,才能進入 27 個歐盟相關國家的市場。
阿聯酋加密法規
阿聯酋加密法規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UAE) 是世界上對加密貨幣最友好的國家之一。它為數字資產和加密公司奠定了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監管框架。此外,酋長國旨在將迪拜轉變為擁有特殊經濟自由區的大型加密貨幣中心。從 2020 年以來國家修訂的法律和戰略中可以明顯看出。
阿聯酋於 2018 年開始其加密之旅。2020 年,它發布了加密資產活動條例 (CAAR),以規範加密資產及其服務提供商的交易和許可。此後,在 2021 年,迪拜記錄了兩個重要的發布——阿聯酋區塊鏈戰略和一個“加密谷”——以孵化加密生態系統。
2022 年見證了《虛擬資產法》和一個名為虛擬資產監管局 (VARA) 的特殊管理機構的發布。VARA 負責監管、管理和許可虛擬資產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 (VASP)。有趣的是,VARA 是第一個擁有 metaverse 總部而不是實體總部的監管機構。值得注意的是,迪拜通過宣布其metaverse 戰略徹底改變了監管格局。最近,阿聯酋率先啟動了推出自己的 CBDC 數字迪拉姆的進程。
印度加密法規
印度加密法規
印度是擁有最多加密貨幣持有者的國家之一。這與印度政府的監管立場完全相反。該國監管機構已徵收加密稅——對每筆加密交易徵收 30%。他們既不支持採用加密貨幣也不禁止它們。印度似乎擔心加密貨幣的缺點,因為它們可能被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
其他亞洲國家的加密法規
其他亞洲國家的加密法規
事實證明,俄烏戰爭是促使兩國政府發布與加密相關的法案和法規的關鍵因素。俄羅斯將這些資產用於跨境支付和貿易。另一方面,烏克蘭也獲得了加密貨幣資金,以促進其在戰爭期間的複蘇。
然而,中國舉起了一道強大的牆,禁止加密貨幣進入其金融體系。這對該國的加密貨幣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矛盾的是,香港通過表達其成為潛在加密中心的使命而脫穎而出。該立法讚揚了對加密貨幣和 web3 初創公司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是亞洲積極修改法律以規範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創新和運營的司法管轄區之一。與此同時,擁有良好加密貨幣採用指數的越南尚未將加密貨幣合法化為一種資產。
最近在過去的兩年中,各國紛紛採用法定支持的加密資產——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s)。儘管如此,一些國家還是強烈反對 CBDC。由於對中央銀行的依賴,監管機構被這套加密資產說服。因此,CBDC 通常被視為集中式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應該受到監管嗎?
加密貨幣應該受到監管嗎?
為什麼加密貨幣需要監管?在愛上去中心化承諾的加密愛好者中很自然地發現這個問題——排除中央集權。監管並不意味著政府會干預加密貨幣的運作。它僅表明他們的監督作用。可悲的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有毒的監管方式誤導甚至觸發了投資者的情緒。
加密法規成為推動加密貨幣主流採用的主要幫助。為了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得到廣泛採用,加密資產必須遵守某些監管準則。通過這種方式,與加密相關的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將通過增強資本流動而受益。
另一方面,如果各國接受加密監管,他們將獲得什麼樣的好處?讓我們把它們列出來:
- 在投資加密貨幣和其他數字資產的同時保護其公民。
- 通過允許沒有銀行賬戶的公民進行銀行業務來幫助普惠金融。
- 通過這些創新促進國家經濟
然而,各國仍然猶豫不決,因為他們擔心加密貨幣可能與反洗錢和詐騙有密切關係。此外,它們還限制了與加密相關的機制,例如對環境造成危害的 “挖礦”。
加密法規面臨的挑戰
加密法規面臨的挑戰
沒有什麼是容易的。特別是,為不斷發展的加密領域制定監管框架需要一個包羅萬象的過程。為了成功定制和起草加密法規,各國容易遇到以下障礙。
- 缺乏深入的行業/技術特定知識
- 人才獲取不足
- 難以監控快速擴張的加密生態系統
- 無法降低運營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評論說:
“加密資產的電子生命週期放大了與技術相關的各種風險,監管機構仍在努力將這些風險納入主流監管。”
結論
結論
在混亂及其後續廢墟中,2023 年的加密貨幣監管會是什麼樣子將是一個急需回答的問題。我們可以預見到在最終批准時要排隊等候法案的修正案。然而,一些監管機構仍將加密貨幣視為泡沫。特別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決心通過審查其缺點來瞄準加密實體。
Terra Collapse、高端詐騙和 FTX 蔓延等加密災難通過抹去投資者的資金,對宏觀經濟造成可怕的威脅。這些傳統金融 (TradeFi) 監管機構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實施嚴格的法律或禁令來防止此類崩潰。在全球加密法規領域,法規的清晰度並不統一。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