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簡史
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簡史
高收益公司債券(也稱為垃圾債券)的存在時間幾乎與大多數其他類型的公司債券一樣長。然而,一些投資者認為垃圾債券是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產物,當時債券首次大幅成長。
就像投資等級債券一樣,垃圾債券是企業或公司的藉據,詳細說明了將償還多少(本金)、何時償還(到期日)以及將支付的利息優惠券(。
投資等級和高收益公司債的主要差異在於發行人的信用狀況。由於信用評等較差的發行人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因此他們提供的債券收益率遠高於信用評等較高的發行人。更高的收益率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大的風險——正如債券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樣,投資者甚至有可能最終獲得垃圾債券。
垃圾債券的成長
垃圾債券的成長
1970年代和80年代高收益公司債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所謂的「墮落天使」公司。這些公司在信用狀況大幅下降之前一直在發行投資等級債券,這使它們的整體評級降至 BBB-,通常是投資等級債券的最低評級。
特別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這些「垃圾債券」開始對槓桿收購(LBO) 產生新的吸引力,並透過合併作為一種企業融資機制,從而推動了它們最初的顯著增長。
這種做法很快就流行起來,很快,各種發行人和投資者都認為轉向投機級債券市場作為融資機制是可以接受的。這導致市場演變為銀行貸款和舊債券攤提等債務融資工具的再融資機制。
著名的歷史危機
著名的歷史危機
垃圾債券市場經歷過幾次危機,其中三個值得注意的例子顯示市場嚴重下滑:
1. 儲蓄與貸款危機,20 世紀 80 年代
垃圾債券作為一種可行的融資機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障礙是 20 世紀 80 年代涉及許多「儲蓄和貸款」機構的巨大醜聞。投資垃圾債券是儲蓄貸款公司眾多高風險行為之一,醜聞的後果一直影響高收益債券的發行和表現,直到 1990 年代。
2.網路泡沫,2000-2002
儘管垃圾債券被許多在網路泡沫崩盤期間倒閉的公司用作融資機制,並且垃圾債券市場因此受到了沉重打擊,但這次崩盤最終更多地歸因於投資者對網路泡沫刺激下的「大創意」的迷戀。網路的誕生,而不是投資於擁有可靠商業計劃的公司。因此,垃圾債市場很快就恢復了。
3.次貸危機,2008 年
次貸房地產市場醜聞和隨後的崩盤中的許多所謂有毒資產都與企業高收益債券有關。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是,涉及這一醜聞的垃圾債券並未按原樣出售,而是最初被評為 AAA,通常是投資等級債券的最高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