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用國債購買美國公債
為什麼中國用國債購買美國公債
一些分析師和投資者擔心,中國可能會拋售這些美國國債作為報復,而其持有的美國國債的武器化將導致利率上升,可能會損害經濟成長。本文討論中國持續購買美國國債背後的業務。
重點
- 中國大量投資美國公債以壓低出口價格。
- 中國注重出口導向成長,以協助創造就業機會。
- 為了維持較低的出口價格,中國必須維持其貨幣-人民幣(RMB)相對於美元處於較低水準。
- 美國對中國的債務以美國國債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因為其安全性和穩定性。
- 儘管有人擔心中國拋售美債會阻礙經濟成長,但大量拋售美債也會為中國帶來風險,因此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
中國出口商銷往美國的商品獲得美元(USD),但他們需要人民幣(RMB或RMB)來支付工人工資並在當地儲存資金。他們出售透過出口獲得的美元來換取人民幣,這增加了美元的供應並增加了對人民幣的需求。
自動修正貨幣流向
自動修正貨幣流向
涉及兩種貨幣的國際交易具有自我糾正機制。假設澳洲存在經常帳赤字 (即澳洲的進口大於出口,如情境 1 所示)。其他向澳洲出口貨物的國家收取的都是澳元(AUD),因此國際市場上澳元供應量巨大,導致澳元兌其他貨幣貶值。
然而,澳元的貶值將使澳洲的出口更加便宜,而進口更加昂貴。由於貨幣貶值,澳洲將逐漸開始增加出口並減少進口。這最終將扭轉最初的情況(上面的情況 1)。這是國際貿易和外匯市場中經常發生的自我糾正機制,幾乎沒有任何權威的干預。
中國需要弱勢人民幣
中國需要弱勢人民幣
中國的策略是保持出口導向成長,這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並透過這種持續成長,維持大量人口的生產性參與。由於這項策略依賴出口,中國需要人民幣才能繼續維持低於美元的匯率,從而提供更便宜的價格。
如果中國人民銀行停止以先前描述方式進行幹預,人民幣將自我修正併升值,使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更高。由於出口業務的損失, 這將導致嚴重的失業危機。
中國希望維持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如果人民幣升值,這就不可能實現。因此,利用上述機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較低水準。然而,這導致中國大量累積美元作為外匯存底。
央行策略與中國通膨
央行策略與中國通膨
儘管印度 等其他勞力密集、出口驅動型國家也採取了類似措施,但程度有限。上述方法所帶來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它會導致高通膨。
中國對其經濟實行嚴格的、由國家主導的控制,並能夠透過補貼和價格控制等其他措施來控制通貨膨脹。其他國家沒有如此高的控制水平,不得不屈服於自由或部分自由經濟的市場壓力。
中國使用美元儲備
中國使用美元儲備
與美國債務相比,房地產、股票和其他國家國債等 其他資產類別的風險要高得多。外匯存底資金並不是為了獲得更高報酬而用來購買高風險證券的閒錢。
中國的另一個選擇是在其他地方使用美元。例如,美元可以用來支付中東國家的石油供應。然而,這些國家也需要將收到的美元進行投資。實際上,由於接受美元作為國際貿易貨幣,任何美元供應最終都會存在於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中,或存在於最安全的投資——美國國債中。
美國對華債務與貿易逆差
中國持續購買美國國債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對華巨額貿易逆差。2022 年 8 月的月度赤字約為 370 億美元,考慮到金額如此之大,國債可能是中國最好的選擇。購買美國國債可以增強中國的貨幣供應和信用度。出售或交換此類國債將扭轉這些優勢。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影響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影響
美國債務為中國外匯存底提供了最安全的天堂,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向美國提供貸款,以便美國可以繼續購買中國生產的商品。
因此,只要中國繼續維持出口驅動型經濟,對美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美元和美國債務就會不斷增加。中國透過購買美國國債向美國提供貸款,使美國能夠購買中國產品。這對兩國來說是雙贏的局面,互利共贏。中國的產品擁有龐大的市場,美國也從中國商品的經濟價格中受益。除了眾所周知的政治競爭之外,兩國(自願或不自願)都陷入了相互依賴的狀態,雙方都從中受益,而且這種狀態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美元作為儲備貨幣
美元作為儲備貨幣
除了多個國家使用黃金的悠久歷史外,歷史還提供了許多國家在二戰後時期擁有巨額英鎊儲備的例子。這些國家並不打算花費英鎊儲備或投資英國,而是純粹將英鎊保留為安全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二戰後的現行經濟體係要求英國維持固定匯率。由於這些限制以及缺乏靈活的匯率制度,其他國家拋售英鎊儲備對英國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後果
但由於美元匯率具有浮動性,任何持有巨額美國債務或美元儲備的國家的任何出售都會引發國際層面的貿易平衡調整。中國卸載的美國儲備要么最終流向另一個國家,要么返回美國
迴響
這種卸載對中國的影響將會更嚴重。美元供應過剩將導緻美元匯率下降,進而推高人民幣估值。這將增加中國產品的成本,使他們失去競爭價格優勢。中國可能不願意這麼做,因為這沒有什麼經濟意義。
如果中國(或任何其他對 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開始拋售其美國外匯儲備,其貿易順差將變成貿易赤字——這是任何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都不願意看到的,因為他們 會
對中國增持美國國債或擔心北京拋售美國國債的持續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即使這種事情發生,美元和債務證券也不會消失。他們會到達其他金庫。
美國對中國的債務:美國的風險視角
美國對中國的債務:美國的風險視角
儘管這種持續的活動導致中國成為美國的債權人,但美國的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糟。考慮到中國因拋售美國儲備而遭受的後果,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可能會避免採取此類行動。
即使中國繼續出售這些儲備,美國作為一個自由經濟體,也可以根據需要印製任意數量的美元。它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例如量化寬鬆(QE)。儘管印製美元會降低其貨幣價值,從而加劇通貨膨脹,但它實際上有利於美國債務。實際還款價值將與通貨膨脹成比例下降——這對債務人(美國)有利,但對債權人(中國)不利。
儘管美國預算赤字一直在上升,但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實際上仍然為零(除非做出這樣做的政治決定)。實際上,美國可能不需要中國持續購買其債務;相反,中國更需要美國,以確保其經濟持續繁榮。
美國對華債務:中國的風險視角
美國對華債務:中國的風險視角
另一方面,中國需要擔心向一個擁有無限權力印製任何金額的資金的國家提供貸款。美國高通膨會對中國產生不利影響,因為美國高通膨的情況下,中國的實際還款價值會降低
不管願意或不願意,中國將不得不繼續購買美國債務,以確保其出口產品在國際層面的價格競爭力。
中國是增持還是減持美國公債?
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在2012年至2013年期間達到高峰,價值超過1.3兆美元。從那時起,其規模一直在緩慢縮小。2022 年中期,該數字自 2010 年以來首次跌破 1 兆美元。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該數字略低於 1 兆美元,約 9,710 億美元。
中國是美國公債最大海外持有者嗎?
不,中國目前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者,僅次於日本(截至 2022 年第三季持有約 1.1 兆美元)。
中國為何購買美國公債?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有幾個充分的理由。首先,國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之一,因此安全穩定。其次,美元仍然是國際貿易中的世界儲備貨幣,因此中國央行可以有效持有美元計價的資產。中國將其貨幣與美元掛鉤,因此需要此類資產來維持掛鉤。
但最重要的是,由於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多於進口,因此中國獲得了美元順差。但是,中國公司及其工人需要以當地貨幣人民幣支付工資。因此,中國的銀行體系必須與央行兌換美元,然後央行必須對美元採取行動。然後央行用這些美元購買國債,以獲得穩定的回報。
如果中國出售所有國債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中國不太可能立即出售其美國國債,因為這會給中國帶來經濟上的痛苦,並使其持有需要在其他地方消費或投資的美元。
最直接的影響將是美國國債利率上升,因為一次性出售這麼多國債人為壓低其在債券市場上的價格,從而提高其收益率。如果聯準會不對此類事件做出任何反應,預計長期公債殖利率將增加30至60個基點。
底線
底線
地緣政治現實和經濟依賴性常常導致全球舞台上出現有趣的情況。中國持續購買美國國債就是這麼有趣的場景。它繼續引發人們對美國成為淨債務國、容易受到債權國要求的影響的擔憂。然而,現實並不像看起來那麼暗淡,因為這種經濟安排實際上對兩國來說是雙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