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Coin Clear
World Coin Clear
金融服務/教育網站

了解國債殖利率和利率

大多數投資者都關心未來的利率,尤其是債券持有人。如果您擁有債券或債券基金,請考慮美國公債殖利率和利率未來是否可能上漲以及上漲到什麼程度。如果利率走高,您可能希望避免購買期限較長的債券,縮短持有債券的平均久期,或者計劃通過持有債券至到期日來收回面值並收取息票來應對隨之而來的價格下跌。同時。

重點

  • 為了吸引投資者,任何比相同期限的國債風險更高的債券都必須提供更高的收益率。
  • 國債殖利率曲線顯示了不同期限國債的殖利率。
  • 隨著借款期限或債券到期日的延長,正常的殖利率曲線呈現凹形向上傾斜。
  • 美國國債殖利率曲線反映了美國政府債務的成本,因此最終是一種供需現象。
  • 央行購買和財政政策等供應相關因素以及聯邦基金利率、貿易赤字、監管政策和通膨等需求相關因素都會改變殖利率曲線。

國債殖利率曲線

美國國債是其他國內債務定價的基準,也是設定消費者利率的影響因素。公司債、抵押貸款債券和市政債券的收益率隨著美國國債(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務證券)的收益率而升降。

為了吸引投資者,任何比相同期限的國債風險更高的債券都必須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例如,從歷史上看,30 年期抵押貸款利率比30 年期公債殖利率高出約一到兩個百分點。
國債殖利率曲線(或期限結構)顯示不同期限國債的殖利率。它反映了市場對未來不同時期利率波動的預期。

以下是國債殖利率曲線的範例。這種殖利率曲線形狀被認為是正常的,因為隨著借款期限或債券到期日延伸到未來,它以凹斜率向上傾斜。

考慮該曲線的三個屬性。首先,它顯示名目利率。通貨膨脹將侵蝕未來票息和本金償還的價值;實際利率是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報酬。因此該曲線反映了市場的通膨預期等因素

其次,聯準會僅直接控製曲線最左端的短期利率。它為聯邦基金利率(銀行相互借出準備金的隔夜利率)設定了一個狹窄的範圍。

第三,曲線的其餘部分由拍賣過程中的供需決定。

與所有市場一樣,債券市場將供給與需求相符。就國債市場而言,大部分需求來自經驗豐富的機構買家。由於這些買家了解了未來通膨和利率走勢的看法,因此殖利率曲線可以讓我們一窺這些預期的整體情況。

如果這聽起來似乎有道理,那麼您還必須假設只有意外事件(例如意外的通膨上升)才會使殖利率曲線向上或向下移動。

長期利率往往會跟著短期利率

    國債殖利率曲線可以以多種方式發生變化。

    • 它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動(平行移動)
    • 變得更平坦或更陡(坡度改變)
    • 中間或多或少變得隆起(曲率變化)

    下圖比較了1977 年至 2016 年間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紅線)與2 年期公債殖利率(紫色線)。兩個利率之間的利差,即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2年期公債殖利率(藍線)是陡度的簡單測量。

    下圖比較了1977 年至 2016 年間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紅線)與2 年期公債殖利率(紫色線)。兩個利率之間的利差,即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2年期公債殖利率(藍線)是陡度的簡單測量。

    我們可以在這裡提出兩個觀察。首先,兩個利率同時上下波動(上述期間的相關性約為 88%)。因此,平行移位很常見。其次,雖然長期利率定向跟隨短期利率,但它們的變動幅度往往落後。

    值得注意的是,當短期利率上升時,10年期和兩年期殖利率之間的利差往往會縮小(利差曲線變平),而當短期利率下降時,利差會擴大(曲線變得更陡)。特別是,從 1977 年到 1981 年利率的上升伴隨著曲線的平坦化和倒掛(負利差;1990 年至 1993 年利率下降,利差曲線更加陡峭;從2000年到2003年底,利率的顯著下降產生了以歷史標準衡量的同樣陡峭的曲線。

    供需現象

    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殖利率曲線上升或下降呢?好吧,讓我們承認,我們無法公正地對待相互作用產生市場利率的資本流動的複雜動態。但我們可以記住,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反映了美國政府債務的成本,因此最終是一種供需現象。

    供應相關因素

    央行購買:聯準會在經濟低迷時期透過大規模資產購買或量化寬鬆(QE)政策購買國債以緩解金融狀況,並且可以在量化緊縮復甦期間出售資產負債表上的政府債務。由於央行大規模購買(和出售)證券資產可能會迫使其他市場參與者改變預期,因此可能會對債券殖利率產生違反直覺的影響。

    財政政策:當美國政府出現預算赤字時,它會透過發行國債來借錢。政府在維持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支出越多,國債的供應量就越高。到了某個時候,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借款的增加,美國政府必須提高利率以吸引更多的貸款。

    需求相關因素

    聯邦基金利率:如果聯準會提高聯邦基金利率,那麼它實際上正在提高整個利率範圍,因為它實際上是最低的可用貸款利率。由於長期利率往往與短期利率走勢相同,因此聯邦基金利率變化也會影響對長期債券的需求及其市場收益率。

    美國貿易逆差: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導致外國出口商帳戶中每年累積超過1兆美元,最終導致外國央行帳戶累積超過1兆美元。美國國債是最大、流動性最強的市場,此類出口收益可以在信用風險最小的情況下進行投資。
    監理政策:銀行監理機關採取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增加持有優質流動資產,增加了國庫券對銀行的吸引力。

    4.20%

    截至2023年8月3日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於 2023 年 1 月 3 日的 3.79%。

    龐大的公共和私人退休金計劃以及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還必須滿足風險監管機構的要求,同時在提供所需回報和限制這些回報的波動性之間發揮作用。它們是國債需求的另一個來源。

    通貨膨脹:如果我們假設美國債務的購買者期望給定的實際回報,那麼預期通貨膨脹的增加將增加名目利率(名目收益率=實際收益率+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也解釋了為什麼短期利率比長期利率變動更快:當聯準會提高短期利率時,長期利率就會上升,以反映未來短期利率上升的預期。然而,這種成長受到通膨預期下降的限制,因為較高的短期利率也意味著未來通膨較低,因為它們會抑制貸款和成長:

    聯邦基金的增加(短期)往往會使曲線變平,因為殖利率曲線反映了名目利率:較高的名目利率=較高的實際利率+較低的通膨。

    基礎經濟學

    美國經濟走強往往會使企業(私人)債務比政府債務更具吸引力,從而減少對美國債務的需求並提高利率。另一方面,經濟疲軟會促進“轉向優質債券”,增加對國債的需求,從而導致收益率下降。

    有時人們認為強勁的經濟會自動促使聯準會提高短期利率,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當經濟成長刺激不受歡迎的通貨膨脹時,聯準會才可能升息。

    什麼決定國債殖利率?

    國債殖利率由利率、通貨膨脹和經濟成長決定,這些因素也相互影響。當通貨膨脹存在時,由於固定收益產品的需求下降,國債殖利率會升高。強勁的經濟成長也導致國債殖利率上升。

    當國債殖利率上升時會發生什麼?

    當殖利率上升時,這表明對國債的需求下降,因為投資者看好經濟並在其他地方尋求更高的回報。這些投資者認為,投資國債等更安全的投資的需求減少了。

    為什麼國債殖利率會隨著通膨而上升?

    國債殖利率隨著通膨而上升,以彌補購買力的損失。當通貨膨脹存在時,利率和債券收益率都會上升,而價格會下降。

    底線

    長期國債殖利率會向短期利率移動,但隨著利率上升,兩者之間的利差往往會縮小,因為長期國債對未來經濟成長放緩和通膨上升的預期更為敏感。短期利率。債券投資者可以透過縮短固定收益投資的期限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利率上升的影響。